Immigration News
移民快讯
详情
经过我们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,移民已经成了中国人最常谈论的话题。尽管社会开放程度渐深,在谈论移民的时候,还是有人容易走进一些误区。
今天就来讲一讲,关于移民,中国人最容易误解的六件事。
误解一:
贫贱不能移
虽然有些国家的移民项目是土豪专属,比如现在已经关闭的英国投资移民,200万英镑起步;更夸张的是法国,1000万欧元投资换临时绿卡,这些项目真的是“贫贱”不能移的。
但不是所有的投资移民都是土豪专属,有很多移民项目,一般家庭就能接受。比如爱尔兰,投资100万欧元即可拿绿卡,3年后返还投资款。
误解二:
移民后是去做“二等公民”
有热心的朋友在网上留言:“你们一天到晚教别人怎么移民,不知道移民出去就是做二等公民吗?”
???问号脸
其实,这也是一个天大的误解。
以400万美国华人为例,有些媒体上说,华人在美国地位低下,连黑人老墨都不如,不过是二等公民。我们先不做否认,因为数据是最直接的证明,2017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,对400万美国华人的生活状态做了详尽的调查,并给出了直观结果。
首先,目前美国共有400多万华人,是整个亚裔中最大的群体。

整个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比较,亚裔家庭为66,000美元,华人家庭为65,050美元,高出美国居民平均水平。

在25岁以上受教育程度来看,美国人获得本科学历的平均水平为28%,华人为51%,这与华人家庭特别重视教育有关。

有57%的华人认为,自己现在的生活比父辈要好。这也是除日裔外,大部分亚裔的共识。
在拥有医保上,华人也高出全部移民群体,只略低于本地美国人。

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和努力,换来了今天华人在美国的地位,他们早就不是二等公民,而是美国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,他们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华崛起贡献了巨大力量。
误解三:
移民后中国户口要被注销
这个是被传言误导了。
移民后不一定就变成外国人,因为如果你只是拿了绿卡,依然还是中国人,没人有权力注销你的中国户口。
拿到绿卡≠注销户口。
户口代表你是所在地的居民,享受所在地的权利和福利。
而国籍代表着公民权利,是享受国家赋予的一种身份权。即使你拿有外国的绿卡,但只要没有加入外国国籍,你仍可持有中国护照,你仍然是中国人,在外享有中国的领事保护等权利。而且,只要你没有主动去取消就不会被注销户口。
误解四:
在国外生了孩子就能移民
这种需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,美国和加拿大的法律都规定,只要出生在这个国家的人,就自动获得国籍。但也仅限孩子,孩子的父母不能同时获得身份,要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再申请亲属团聚才行。
但是目前“赴美生子”的移民路也越来越难了。
其他传统移民国家,如澳洲、新西兰等等,孩子即使在那里出生,也不能自动获得国籍。
误解五:
在国外买房就能移民
这个也要因国家而论,只有欧洲的部分国家可以通过购房移民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黄金签证”。
比如希腊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塞浦路斯,都有买房移民政策。很多中国人一边投资房产一边拿绿卡,一举两得。
不过现在欧盟已经通过了“黄金签证”的限制和监管法案,现在办理“黄金签证”遭遇史上最强管控。准备移民的人士将会面临资金来源调查、移民办理时间延长、费用增加等困难。目前看来,晚一天就少一个机会的欧洲投资移民项目,都是机不可失的黄金限量项目!建议有意向的投资人尽早申请,把握良机!
而像美国、加拿大、澳洲、新西兰这些传统移民大国,目前是不可以通过买房移民的。而且为了限制外国人炒房,这些国家还推出了各种税收。因为他们知道,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,更不是用来作为移民的交换条件。
误解六:
中国强大了,移民会后悔
这个误解也是很多朋友留言过的,他们说:“中国现在这么强大了,你们还移民出去会后悔的。”
然而后悔这件事,也是因人而异的,甚至很多人因为错过了早些年移民比较容易的时机,现在都后悔得不行。
放眼全球,移民跟国家强大不强大没有直接关系,不信我们可以看看2017年高净值人士移民最多的几个国家:中国、英国、法国,都是现在世界上国力较强的国家。就连世界第一强国美国,每年也有很多人放弃国籍。

中国每一次国力提升时期,都会出现移民潮,如49年之后的十年,改革开放后的十年,08奥运后的十年,这其中的原因,很值得我们深思。而且中国目前的国力强大,是整体来说的,如果均摊到个人,我们还真的只是个发展中国家。2017中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只有25974元,只是美国的1/15 。
(本文来源:本文所有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,仅做分享所用,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任何不妥,请联系小编做删除处理)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北京办公室: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财富中心A座808室
深圳办公室:福田区卓越世纪中心4号楼25楼
哈尔滨办公室: 南岗区东大直街146号上和置地广场A座315室
版权所有©2020 黑龙江加美澳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 黑ICP备09097296号-3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哈尔滨


服务咨询热线